几年来医药行业风云起伏,政策大幅变迁,渠道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加剧,利润变薄,连原来不受重视的三终端诊所都成了香饽饽,但现在的问题是进入的企业多,玩明白的少。
1、诊所市场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很多企业还不会玩处方药受行业政策影响使得临床市场越来越规范,原来粗狂式躺着赚钱的时代终结了,那么很多的临床口服产品不管有标的没标的,进大医院已经成为奢望,但是这些产品的治疗性能又很突出,于是做诊所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当然也有做院外的。
原来走流通的普药产品,由于各层级不赚钱,流通市场也是越来越不景气,所以稍微有点特点也是换个包装提提价开始走控销路线。这就是这几年以诊所为代表的三终端市场火爆的大背景,然而现在的问题进来是企业多,做出模样的少,关键还是既往的经验和思维模式影响,还不太清楚诊所市场的打法和规律。诊所产品首先要疗效确切,诊所对于产品效果的要求要显著高于药店,药店产品还有预防保健和快消的性质,诊所产品就是“治疗”,如果这个医生开的药“不好使”,他的病人就会减少,就会没有竞争力,所以诊所产品就是专科型治疗产品:
心血管的、儿科的、抗炎的、骨科的等等,但是专科性能太强的产品也不行,比如治疗肿瘤的、肝炎的等等,因为这类病人主要还是在大医院,所以诊所就是常规品类的专科产品。同类产品家数不宜过多,否则容易被替代,5家以内最好,有一定的毛利空间,一般是出厂价的4倍以上,否则各层级没有利润。现在诊所产品招商经常看到“某某诊所项目”的字样,这是有道理的,首先是告诉你不是单纯的卖产品、有项目支持,同时也表明了这个产品的学术内容,它是干什么的,针对什么领域,解决什么问题。做诊所必须有项目或者说必须有学术,否则的话医生就不清楚如何应用你的产品,终端队伍的日常推广行为也没有抓手,甚至压货都没有个由头。
但学术不是一句空话,从产品定位、学术理论、案例研究到产品课件、内外部师资体系、会议组织流程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学术体系,不然会也开不起来,开起来效果也不好。
某中药产品,全国独家,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来就是底价招商,也没多大量,17年开始操作诊所,全国配备专职及兼职讲师,推广以产品为基础的中药专科疗法,现在已经成为近年来终端异军突起的大产品之一!很多人反应现在终端团队招人不好招,留不住等,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1)、你的产品和模式好不好,如果你的产品够硬,动销项目好,赚钱效应好,都做出名气了,自然招人就好找,圈里的人慕名而来的行业推荐的都够用了;
2)招人的途径科不科学,如果你还是药交会招商、朋友圈广告那肯定是慢或者效率低,新时期的玩法是专业公众号+区域启动会,如果产品、空间没问题的话,启动还是很快的;
3)团队氛围如何,能不能学到东西,培训到不到位,如果赚钱效应都差不多的前提下,你的团队能学到东西有发展,一样会吸引人,就怕赚不到钱还看不到希望,怎么会吸引人有战斗力!